無意間看到1999市民熱線滿20年的新聞,勾起許多回憶,時間過得真快。2005年馬市長創立了1999的專線,但當時的功能主要像總機做轉接。2006年郝市長當選後,要我負責規劃把1999做成不只是總機,還要能夠回答多數的市民問題,並串連到各局處的業務單位,成為派工系統還要有監督效果。
為了這個任務我到紐約兩次取經,學習紐約市311市民專線的經驗,依照台北的需求做調整,比紐約功能更全面,在上任一年多後開始上線,成立了一個不算小的話務中心,每月也可從大數據中了解市民議題上的需求,後來各縣市也紛紛來參訪跟進。
記得當時因為紅眼症的流行,衛生局反映為何他們辦公室一周收到近千通電話詢問,幾乎癱瘓了日常運作。後來查詢資料,發現九成的來電已經在1999回答完了,打到衛生局的電話只剩一成,那時各局處才逐漸發現1999的助益。
派工系統的建立不容易,因為牽涉到各局處的自主性。沒有人願意多一層管制,來規範市民回報路燈壞掉或者水溝不通時多久之內要修復完畢。為了這個派工系統的建置,不知道開了多少會議來協調,終於大家達成共識,初期建立了18項最常用的派工系統通報及管制。
公共政策一定有利有弊,1999也有很多被濫用的地方,例如有開停車場的人到處檢舉附近的違規停車,造成住戶困擾,後來市府也修正了夜間違規停車的處理原則。在其他領域也有很多濫用檢舉,市府也滾動式調整管控方式,希望帶給市民方便之際,也降低被濫用的比例。
另外一個困擾是有少數人把它當成聊天管道,一打就是數小時不掛,後來我們也訂了每通電話的時間限制,到了就自動斷線。
我印象深刻的創意用法就是有計程車司機打電話來,要求接線同仁協助翻譯外國客人說話的內容,非常聰明。
在政府部門工作時相當辛苦,但是完成一件事情之後的回憶卻是很美好的。今天的1999專線20周年新聞連結在留言。
來源摸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