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英雄的苦難不能沒有人知道。
—
年僅17歲便投身國軍的郭錦楊,回憶起蘭封會戰中的羅王車站一役,帶著無奈與苦澀。他說,他所在的國軍第157師傷亡過半,自己雖無功勳,卻也有九死一生的辛勞。然而,1949年後,他因國軍身分的烙印成了舊政權的「殘渣餘孽」。只要政治運動一來,他就是被批鬥的「演員」和「道具」。因為他,他的孩子也被迫背負沉重的枷鎖,無法順利就業或升學。他曾找到官方,表明自己是抗戰老兵。官方回應:請拿出證明。他立即回嗆:「當年批鬥我時,怎麼沒讓我拿證明?」

抗戰英雄的苦難不能沒有人知道。
—
年僅17歲便投身國軍的郭錦楊,回憶起蘭封會戰中的羅王車站一役,帶著無奈與苦澀。他說,他所在的國軍第157師傷亡過半,自己雖無功勳,卻也有九死一生的辛勞。然而,1949年後,他因國軍身分的烙印成了舊政權的「殘渣餘孽」。只要政治運動一來,他就是被批鬥的「演員」和「道具」。因為他,他的孩子也被迫背負沉重的枷鎖,無法順利就業或升學。他曾找到官方,表明自己是抗戰老兵。官方回應:請拿出證明。他立即回嗆:「當年批鬥我時,怎麼沒讓我拿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