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琪騎上了白馬,一副女中豪傑的樣子,衝了出去。
「中國現代的新女性,就該像尚琪這個樣子,被舊禮教綁住的婦女,就跟纏小腳一樣,好好的一個人搞得施展不開,思想跟人格都無法正常發展,其實男女應該是平等的,在某些方面,女人不見得比男人差,只可惜,在封建制度的束縛下,太多女性被犧牲,被埋葬了。
在現在這個重男輕女的社會裡,實在需要多幾個像尚琪這樣的女孩子,現代女性應該都是這樣子的。」
大家知道上面那句話,是誰說的嗎?
是徐乃麟說的,他飾演周仲康這個角色。
他說完之後,俞小凡飾演的婉君就上馬衝出去,然後就摔成重傷了。
在那個年代裡,許多人認為女性應該恪守傳統相夫教子的分工,待在家就好,但也有一群人,有進步的思想,像徐乃麟的台詞一樣,覺得女性不應該「回到家庭去」。
連假在家打開43台緯來戲劇台重溫「婉君」,當年都沒想過劇情中包含了許多民國初期的真實背景,只當故事來看。
現在邊看邊想到我們出版的書,啊,就是那個樣子沒錯啊。
📗柯惠鈴主編,《回到家庭去:婦女職業問題討論集(1933-1945)》全二冊
1920年代,在五四新文化運動掀起女權保障、男女平等的熱烈議論催化下,婦女職業問題更與社會改革亦步亦趨。到1930年代,關於婦女職業的討論由「紙上談兵」轉成可見的社會現實,新的現象是婦女職業與職業婦女並肩偕行。1940年代,進入戰爭狀態,婦女職業的討論不再限於婦女地位提升、女性工作權保障等問題,更多民族、家國、苦難、婚姻家庭扭曲等介入婦女職業領域。
當時的德國,出現了要婦女注重子女(Kinder)、廚房(Küche)、教堂(Kirche)等家庭事務的呼聲,傳到中國,這個口號被翻譯為「回到家庭去」。在五四運動激起了女權保障的滔天巨浪以後,究竟社會輿論,是重視女性走出家庭、步入職場的權利?還是比較偏重於物質生活與婦女獨立的關聯性?或者更進一步,面對中國婦女職業問題所產生的困難,並提出解決方針?抑或只是不切實際地嘴上說說?
面對當時的社會氛圍,1930-1940年代的民眾、輿論、記者、女權主義者、方面大員(陳儀),各自有不同的看法,形塑而成婦女職業問題的討論焦點。
本書所搜羅的資料,涵蓋1933至1945年,即是立基於較長時段的視野俯瞰近代中國婦女職業發展歷史,以期所有史料能有新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