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斯坦元帥的戰術極致成就:克赤半島戰役】#福編 這兩年克里米亞半島難得頻繁出現在台灣媒體上,但克里米亞半島也是軍史上…

【曼斯坦元帥的戰術極致成就:克赤半島戰役】#福編

這兩年克里米亞半島難得頻繁出現在台灣媒體上,但克里米亞半島也是軍史上最偉大之一的元帥曼斯坦奠定其地位之處。

曼斯坦是二戰中最有名的統帥之一,是出名的戰略、戰術與管理大師。最重要的名言:
懶惰又愚蠢:不用理會這些人,他們對軍隊沒有太大危害。
勤勞又聰明:擔任副手或幕僚的優秀人選,這些人會執行好所有細節。
懶惰卻聰明:這些人適合當各級指揮官。
勤勞又愚蠢:太危險了!必須立刻開除這些人,他們會製造出許多無關緊要的工作累死人。

有些人認為曼斯坦其實是過譽,因為在1942年沒能解救德國第六軍團,1943年的防禦階段,曼斯坦有時也顯然不如其他諸多防禦專家,但考慮到曼斯坦向來主張的動態防禦與希特勒的期望不符,而且第聶伯河防禦戰階段蘇軍依舊付出驚人且不符比例的代價,曼斯坦元帥仍顯示出其足以名列第一流名將的地位。更重要地,曼斯坦是少數戰術與戰略都極致傑出的元帥。

在一般東方的軍史討論中,很容易忽視曼斯坦元帥戰術上封神之作:克赤半島戰役。這肇因西方國家一般文史者多半已經被其1940「鐮刀收割」行動六周打垮法比荷的戰略成就照瞎眼,看不到其戰術的出色,而東方國家文史者常只因後續塞凡堡之役動用到超級巨砲與獲封元帥,把克里米亞半島戰役簡化成塞凡堡之役,而忽略1942德軍在克里米亞半島的真正關鍵,是在克赤半島戰役打殘整個高加索方面軍,使後續塞凡堡的失陷成為無可避免的歷史必然。

先講結論:在1942的克赤半島戰役,軸心國軍傷亡38,362人,蘇軍傷亡達570,601人,蘇軍傷亡達14.87倍,整個新組建的高加索方面軍付之一炬,導致高加索門戶洞開,塞凡堡孤立無援,如果不是蘇聯徹底的動員決心、美國的午餐澱粉豬油罐與麵粉及時雨(蘇聯因勞動力過度動員而面臨全面糧食不足),加上希特勒的動員遲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東線幾乎就要因此定下勝敗。

一、費奧多西亞登陸與克赤半島三棲推進
1941年12月的莫斯科戰役大勢底定之後,蘇聯最高統帥部犯了許多統帥部的共同錯誤:過度高估對方損失而誤判。史達林認為德國國防軍已因莫斯科戰役與之後的冬季反攻而損失1/4至1/3的軍力,故他接受了托爾布欣(日後也晉升元帥)制定的克赤半島反攻計畫。蘇聯計畫趁隆冬之際先由黑海方面登陸費奧多西亞(古希臘人海濱城市之一)來擾亂德軍防守,之後主力趁冰封大舉自高加索進攻克赤半島,與塞凡堡守軍一起夾擊克里米亞半島的軸心國軍隊。攻勢初期雖然有所有三棲行動必然發生的混亂,但德軍42軍軍長斯波內克也被嚇破膽,為避免被截斷在克赤半島,不顧曼斯坦一再命令他固守,下令德軍放棄大量重裝備與車輛,向帕爾帕奇地峽撤退。曼斯坦也大為光火,直接革了斯波內克職務,不過蘇軍此時犯下更大錯誤,方面軍司令科茲洛夫因德軍退後過速與狀況不明,主力沒有緊咬推進,給了德軍重整的時間。

二、1月中旬德軍反攻費奧多西亞
曼斯坦在蘇軍攻佔克赤半島後,直接抽調本來預定前往圍攻塞凡堡的3個師與5輛突擊炮增援德42軍,並從塞凡堡前線抽調整個30軍馳援,還召集第八航空軍主力來援,在曼斯坦斷然決定對費奧多西亞實施逆襲的同時,科茲洛夫仍在緩慢地推進並集結兵力,沒有做好對應逆襲的準備。Otto Hitzfeld奉曼斯坦直接命令搶佔費奧多西亞西側山脊,同時德46師與羅馬尼亞第8騎兵旅奉命發起佯攻,俄軍大量離開費奧多西亞,導致西側山脊被迅速攻克,因西側山脊的暴露,導致費奧多西亞完全暴露,德國砲兵與空軍開始重創費奧多西亞守軍與補給運輸,費奧多西亞蘇軍陷入混亂,黑海艦隊試圖撤離慌忙逃離的蘇軍,結果遭到德空軍的猛轟,5300人被俘(Otto Hitzfeld上校因此戰獲頒橡葉與寶劍鐵十字勳章,並得以在之後獲曼帥保薦升任德102步兵師長),而蘇44軍團的另2個師等同被切斷,自行向東沿黑海海岸撤退,遭德30軍追擊,損失慘重,超過10000人陣亡,逾6700人被俘。整個蘇44軍團在5天內被打殘,蘇軍形勢迅速惡化。

三、蘇軍方的外行領導內行
高加索方面軍政委麥赫利斯指責科茲洛夫無能和膽怯才導致失敗,並直接向史達林告狀,史達林直接再增援9個師給高加索方面軍,同時蘇軍也不斷自冰封的亞速海集結大量兵力與火炮至克赤半島,科茲洛夫也在梅赫里斯的壓力下,於2月展開大規模正面陸地攻勢。然而蘇軍犯了一次錯後,又犯了更大的錯。已經獲得30軍增援的德42軍,充分利用帕爾帕奇地峽的有限寬度,布置了密集交叉火網。然後主攻的蘇51集團軍在初春翻漿季(2月底克里米亞已經開始雪融翻漿)中進展緩慢,KV重坦克全陷在泥淖中變活靶,蘇軍的車輛也因緩慢不斷被德空軍摧毀,蘇軍砲兵很快就惡化到必須人力搬運砲彈—前線的蘇軍步兵完全陷入火力劣勢,進攻徹底失敗,特別慘的是圖倫恰克方向的主力被Otto Hitzfeld放進5公里後,困在一面倒的火網之中,接著德軍又逆襲開戰就淪陷的Kiet村,於是整個軍團矛頭被打殘卻一無所獲。而蘇軍進攻時攻占的小交通樞紐Koi-Asan變成尷尬的突出部,沐浴在3面的炮轟中,最後蘇軍被迫潰逃,留下半個裝甲師的殘骸。

高加索方面軍政委麥赫利斯指責參謀長無能,將之開除,並堅決地在3月中旬立刻組織第二次攻勢,直攻Koi-Asan。但察覺蘇軍意圖的曼帥早早加強佈防,許多青年軍士官更視此為在曼帥前表現的大好機會,蘇軍攻勢開始後,向著Koi-Asan進攻的蘇軍裝甲兵成了Johann Spielmann中尉的Stug-III突擊炮排刷戰績的苦主,攻勢甫開始就有35輛蘇軍坦克被擊毀,Johann Spielmann中尉直屬車擊毀14輛,並因領導有功被頒發騎士鐵十字勳章,其排上的另一車長Fritz Schrödel也因一天擊毀8輛獲頒二級鐵十字勳章。但蘇軍的損傷並非完全沒有代價,在整個軍的猛攻中,蘇軍攻破Korpech要塞,蘇軍的驚人決心與投入力量迫使曼帥犯下整場戰役的唯一錯誤。

四、曼帥失誤與蘇軍政委因福得禍
曼斯坦將軍在Korpech要塞失陷後,倉促地命令新組建的22裝甲師實施逆襲。然而該師戰車主力為捷克製Pz38(t),部分為陳舊的1、2號戰車,更糟地是成員全是新血。3月20日德22裝甲師開始逆襲後,馬上發生災難式的損失,3小時內32輛坦克被摧毀,全師被打殘並陷入震撼之中。但這讓麥赫利斯更猖狂,決定用新增援的蘇390師與143旅對Koi-Asan實施第三次進攻,然而在集團軍政委監督下的進攻也變蘇聯方的災難,乍看已經衰弱的德守軍等蘇軍接近鎮中心後才全面反擊,1天之內蘇390師與143旅也失去絕大多數兵力。麥赫里斯在步兵攻擊失敗後,又改用裝甲兵當主力於4月9日發起第四次進攻,然而曼帥一再申請的德軍援軍28師也已抵達,裝甲兵的進攻成為最新的sPzB 41反戰車炮的實戰檢驗場。其中Emanuel Czernik一人也擊毀8輛,而蘇軍的進攻在3天後被科茲洛夫強硬爭取回統帥權後直接撤銷。4次進攻與費奧多西亞的災難失敗,使高加索方面軍成為一個巨大的傷殘體—裝甲車泰半毀損,指揮結構紊亂,運輸車輛全無,一半以上的士兵傷亡,彈藥也消耗殆盡。而且亞速海已融冰回復成大海,蘇軍補給運輸必須倚賴船運,但德軍77戰機聯隊與空4師已抵達,空中形勢即將逆轉。

五、德國空軍的亞速練靶
77戰機聯隊抵達後,開始大量擊落蘇軍戰機,使KG26魚雷機轟炸聯隊、KG55、KG51轟炸機聯隊得以大展拳腳,先後擊毀擊沉Fabritsius輪、Kuybyshev油輪、Georgiy Dimitrov運輸艦、Ostrovskiy布雷艦、V. Chapayev輪、運輸船Yalta、運輸船Neva、Svanetiya輪,其他運輸船隻也遭受不同損傷,這讓蘇軍對高加索方面軍前線每日補給量減少1半。高加索方面軍此時在克赤半島進退不得,如同歐洲貴族眼中最佳獵物「鴇」,曼帥決定對其展開致命一擊,規劃「鴇狩獵行動」。

六、鴇狩獵行動
史達林不願放棄克赤半島,而科茲洛夫也因蘇軍對德軍仍享有2:1的優勢而不擔憂德軍攻勢,未繼續力爭撤退。科茲洛夫把防禦主力置於地峽北側,因為南側多沼澤地,並不利於德軍進攻。但曼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在5月8日凌晨派出德軍第436團搭突擊艇進行兩棲突擊,登路在蘇軍防線後方,同時大量的轟炸機攻擊蘇軍通訊中心,接著德22裝甲師抱著雪恥的心態,領頭攻過沼澤地並搭起道路,蘇軍展開不協調的裝甲反擊,卻因缺乏防空火力彈藥而被空軍一掃而空。德22裝甲師把握戰機向北迴旋,切入蘇51軍團後方。5月10日蘇51集團軍發生崩潰,蘇軍不是自己奪路而逃,就是直接投降,陷在混亂中的蘇44軍團也在5月12日起崩潰,殿後的蘇47軍團(多數兵力也早被抽調去參與51軍團的進攻)也自行集體退卻,擠到海邊搶船逃走。鴇狩獵行動軸心國軍以7,588人傷亡的代價,消滅了176,566名蘇軍。史達林氣到把科茲洛夫與麥赫利斯都降級,並審判槍決了若干逃回的軍官。整個克赤半島戰役蘇軍損失了570,601人,損失258輛戰車、1000多門火砲和417架飛機,高加索方面軍變成空殼。

七、後續
蘇聯在1942春季其實遭遇到驚人的失敗,後來證明蘇軍損失超過500萬人,不過蘇聯早在1941就提早進行了全面徹底動員,大量的補充兵力源源不絕地注入各損傷嚴重的方面軍,只是各地的農民回去夏作的希望完全破滅,蘇聯因過度動員而陷入整體的飢荒威脅之中。幸而美國的白麵粉、又鹹又油的午餐肉(SPAM)、長期對心血管不好的乳瑪琳,卻成了苦難蘇聯人民與軍隊的救贖。工人祖父拿回來的乳瑪琳抹在白麵包上,對許多飢腸轆轆的蘇聯小孩來說,是一生中最難忘的美食,媽媽們細心地切開粉紅色的人造肉(只有10%肉含量),乾煎後成為耶誕的最佳主菜,將軍把勳章放在自己的伏特加中,拿出他自己的午餐肉罐,獎勵給那些最樸實與勇敢的人民軍隊英雄。美國食物再一次拯救蘇聯,也成為俄國人心中對美國複雜情緒的正面部分(雖然這已經是美國第二次拯救蘇聯,第一次是1919年廢止德蘇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希特勒無法想像遭遇這樣打擊的蘇聯人民怎麼還沒被擊倒,同時又因擔心重蹈1917的覆轍,一直不敢進行全面人力動員與工業動員,終於導致1942年底的大敗與1943的全線後退。德國在1942年夏天不全力動員補充德軍損耗,讓德軍有經驗的士卒在1943年幾乎損耗殆盡。但遲遲不肯全面動員的希特勒,卻在1944年拒絕投降,並把所有老人、小孩與工農民都抓上前線,對抗已經淬鍊過的蘇聯紅軍。(德國在1944年6月才到達軍武生產的最高峰,在1944年9月達到兵力的最高峰)蘇聯的巴格拉季昂行動前,東線德軍213萬,面對蘇軍1000萬大軍,在中央集團軍崩潰後,納粹黨中央才瘋狂抓丁補充東線兵力至650萬人企圖阻擋蘇軍,但這些臨陣磨槍的部隊根本不是蘇聯紅軍的對手。不過,這正是希特勒1943年後的特徵,元帥們呼籲他支援他充耳不聞,等前線危急後才孤注一擲不斷押注圖翻本,就像北非戰場一直不提供足夠的支援,但等美軍即將攻陷突尼斯後,才瘋狂調動老兵部隊意圖阻止,最後導致23萬人糧盡被俘。

曼斯坦元帥去職前,仍在頓巴次盆地再重演兩次戰術奇蹟,直到希特勒開除他這位真正的「裝甲元帥」為止。曼斯坦元帥去職後,德軍的戰線不只沒有停止後退,德軍的損耗比更驚人惡化,從1:10、1:5到1:1,最後即使是要塞防守,也惡化到幾乎是3:1的情形。

不過,克赤半島的災難,更證明那些打著政治指導,卻非真正行伍出身的假戰爭專家,對軍隊與人民的傷害有多大。(請 #沈伯洋 勿對號入座)







來源摸我

關於 黑特民進黨

History will have to record that the greatest tragedy of this period of social transition was not the strident clamor of the bad people, but the appalling silence of the good people.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會喜歡

今天大爆卦通告 改到週五10/25 14-15

今天大爆卦通告 改到週五10/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Instant Boost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