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網友提問】
這題不難,但是題目其實很大,大概是這樣:
中國歷史上從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出現「舟師」了,也就是水軍(主要是江面作戰,但也有用海運的能力),到了唐代之後整個出海能力更是大幅上升,唐代「廣州始置市舶司」,宋代更是超級海上國家,泉州萬賈雲集,除了漢人自己、還有一大堆的阿拉伯人、波斯人、猶太人、東南亞各族。南宋更是靠著海上貿易,成為超級有錢的帝國!現在時不時就可以在南海找到南宋的沉船,船上都是無價之寶啊!
明朝則是中國海上事業的巔峰時期,鄭和下西洋的「寶船」明史載:「長四十四丈四尺,闊十八丈」,明尺約31.1cm,10尺1丈,大家可以自己換算一下;這樣的船一出去一次甚至是60艘!水手上萬人的超級船隊!
後來明代雖有海禁,但到了穆宗隆慶開海再次熱鬧起來,期間鄭成功家族的水師,那威力清兵、荷蘭人可清楚的很!
之所以喪失「一部分」出海能力,有個說法是因為滿族是內陸民族,對於海洋是排斥的,因此海禁政策長時間執行,導致清代的水師能力並不強,主要只能在江面或是近海作戰,而喪失明代那種大船隊的能力。不過民間活力還是很強,整個東南亞無所不在的華僑就是個例證,甚至曾經在婆羅洲建立過「蘭芳共和國」這個由客家人組成,以海上貿易的公司化貿易國度。
以上憑印象一點報告!人在生病中,有錯誤請指證!
另外這題,我已經約了王立本老師,要來認真回答!期待下期的Who來座談吧!
#歷史哥李易修親筆